关注者

2008年10月9日

西藏地震·于幼军的消失

2008年10月6日

长假后首日,新闻毕竟还有些无精打采。证监会宣布启动融资融券试点,为市民报纸的头版编辑们送来头条选题。楚天都市报提炼出的大标题走通俗路线:只有1元钱,可以炒2元的股票。

整个七天长假,美国救市一波三折。从缩版中恢复正常的编辑们,继续节前火热的金融危机话题。中国青年报从温家宝视察广西谈经济的指示出,选出一句“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作为主标题。而冯海宁一篇呼吁中国政府向公众公开应对美金融危机预案之文,亦得到多报编辑选用。

到了晚间,新疆乌恰和西藏当雄分别发生6.8和6.6级强震的新闻,已占据一些门户网站的头条位置。善组合的腾讯网已做出数十条动态和背景资料。

财经新闻编辑忙着梳理被假期耽误的救市选题,社会新闻编辑恢复聚焦周正龙和陈水扁各自奇案,体育新闻编辑则抓紧记录武汉光谷足球俱乐部退出中超后的一地鸡毛。腾讯用深度报道头条位置转载体坛周报对此事件的组合报道,题为“中国足协,别做得太绝了”。

和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的足协领导们一样,节后上班第一天的教育部长心情应该也不会太好。对其部门新政“全国学生每日长跑”的指责之声今日不绝于耳,时评作者们鼓足了劲批评此举是“教育官僚的献礼工程”:“冬季长跑总里程以60公里为基数,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说法,难免给人以形式主义的联想。亦有从执行难度层面着眼者,称“全国一盘棋”的指令出台轻率,缺少足够场地等具体困难会使活动必遭流产。其间,尤以一篇“官员歪歪嘴,学生跑断腿”之说刺耳,获门户网站广为转载。亦有正面肯定为主者,深圳晶报即以“学生长跑,跑出增强体质第一步”为题,在社论中表达又“还要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下工夫”的期待。

于幼军终于不再仍是“该部党组书记”。今春,这位自山西省长之职调任文化部的政治明星,即被传出因在深圳滥权而“落马”,当时,面对传言,由一个不具名的“权威部门”表达官方说法,以“仍是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来形容于之状态。而今,同样是以这样一种没有动词的表述方法,由人民网、中新网等发稿,称从中国文化部网站上显示的内容发现:文化部部长蔡武已担任该部党组书记,于幼军未出现在文化部网站“现任部领导”一栏。门户网站皆有转载,并举网站截图为证。

此前,对于幼军“出事”的消息一直限在地下流传,文化部里“仍是”了半年有余。此番,在新浪审核通过的少数评论中,编辑允许网民怯生生地问上一句“我想知道是为什么?”搜狐编辑则“延伸阅读”,找出于幼军履新文化部之际,新快报忆其名列广东宣传系统“四大才子”的整合报道,文中憧憬:如今,即将主持全国文化工作的于幼军,其想象力和执政的勇气,会给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带来新的动力吗?

晚间,这则“不再仍是”的人事新闻不再仍被门户网站公开刊载。四大门户原有链接均消失或失效。

在宣传官员的工作安排中,恢复民众对中国奶业信心显然是当下重点。经由一个消费黄金周,新华社等发布的问题奶粉后续报道主要集中在新一轮检测未发现三聚氰胺的报告上,中新社则“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上海调集数十吨优质奶粉投入大白兔奶糖生产。人民日报在二版以全天候监管为题刊载“全国质检系统驻厂检验乳制品生产一瞥”,央视今晚新闻联播中,亦以大段报道温家宝主持通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之内容,称要“重塑消费者信心,重振民族品牌,全面建设现代奶业”。

在面对一则称武汉科研人员开发出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法的新闻素材时,楚天都市报表现出与本地媒体惯例不符的态度:这家湖北最受欢迎的市民报纸坚持在标题中使用“武汉工业学院昨称”这样的说法,并为“研制出三聚氰胺快检技术”的当事人宣言加上引号。这种通过直接引语方式只报道、不代言的中立模式,并没有与新华社“英雄所见略同”。国家通讯社在其发出的电稿中,已将当事人所称进展作为事实加以报道,没有像楚天都市报一般保持明显距离。

南方都市报发表张千帆“个论”,再谈“请政府加强媒体的管控和协调”。文章题为“食品安全离不开媒体监督”,称公众不能将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给政府和企业,“一个安全的社会必须有能力自救,而自救的前提是信息”。这位北大宪法学教授认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信息不实导致企业名誉受损的可能性:假如哪家媒体报道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最后在法庭上证明纯属子虚乌有,但是流言蜚语影响了三鹿奶粉的销量,那就让那家媒体为其报道所造成的经济后果买单——就和三鹿应该为其结石奶粉买单一样。

对美国售台武器决定的批评火力,在今天没有得到明显接续。即使是环球时报,亦仅以“冒犯中国”作为表述方式,并由一位教授预测称:中国大陆将会采取一个比较克制的反应,不会让中美关系的大局遭到破坏。

胡锦涛国庆小岗村一席谈引发外媒对中国土地政策变更之猜想,新华社昨使用“新华视点”栏目发出长文:小岗“三问”——追寻中国农村改革起点的思考。文中举出“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小岗人开始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等例,结语宣称“小岗已经孕育的希望,同样也是中国广大农村的希望所在”。

诺奖颁发在即,照例有“华人之光”,亦照例有借此“反思”。多报以钱学森堂侄可能获诺贝尔化学奖为重点刊发了对本届诺奖预测,于是西安晚报发表作者评论,又谈“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为何挥之不去”:诺奖上榜的21名科学家中,放着诸多的科学大腕不提,偏偏拿出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可能得到化学诺奖说事,这本身就表明了一种对获得诺奖迫不及待的饥渴与焦虑……充其量,钱永健不过是个美籍华人。

(作者徐达内:曾供职于上海多家报社,现从事互联网行业。联络邮箱:xudanei@gmail.com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