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者

2008年9月24日

中国应借鉴日本力争身体素质的世界第一

  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中国获得金牌总数第一,极大推动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感情。但是,中国还没有理由狂妄自大,金牌第一并不等于体育强国,一些金牌属奥运边缘项目,三大球总体水平还远没有达到世界一流。中国金牌第一,而中国人平均体质落后、日本人均寿命世界第一,需要中国多几分冷静。

  中国竞技体育实行“举国体制”,保证了金牌迅速增长,但是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水平仍然较低,体育基础设施十分薄弱。2004年完成的“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1.04平方米,远远低于日本的人均约19平方米。2005年竞技体育投入4.8亿元,群众体育仅投入2.7亿元。中国体育人口30%,日本等国达到70%以上。

  中国人已经不是“东亚病夫”。或许因为这样,或许因为种种历史的民族的情结,便有许多中国人嘲讽日本人为“小日本”。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体育运动的开展、营养饮食的推广、卫生保健的提高,“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扎实推进,促进了日本人身体发育。1959年,中国提出超英赶美的“大跃进”时,日本人身高开始超过中国人,并保持良好发展,成为人类体质发展史上的奇迹。 

  再看多次青少年体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同龄组均低于日本。 1995年调查发现,日本青少年的营养水平、生长发育、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均好于中国,具有肩宽、胸阔、腿粗、胳膊粗的特点。20岁的北京人与东京人背肌力相比,男子平均差16.2公斤,女子平均差14.4公斤;垂直跳,男子差5.7 厘米,女子差6.7 厘米;手球掷远,男子差3.6米,女子差2.7米;每分钟跑,男子差5.6米,女子差6.3米。 

  2005年,中国青少年在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等方面均继续全面下降。日本男性平均身高170.7米,中国169.7米。

  中国7成人处于亚健康和患病状态,83%大学生近视眼,6000万残疾人,3亿人体重超标,7亿人职业病,几乎每个人都有牙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成为3大死亡病。许多人前半辈子用命换钱,后半辈子用钱保命,死要面子活受罪。 

  日本妇女平均寿命达到86岁,男性79岁,是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与日本相差10岁。 

  1993年,一篇关于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纪实报道《夏令营中的较量》轰动全国。中国孩子是日本孩子的对手吗?引起了人们对中国青少年体质和意志的担忧。13年后,再次迎来中日学生比赛,在攀登居庸关长城以及定向挑战对抗赛中,中国学生表示:“韩日学生体能比我们好,他们中途不用休息,而我们需要歇很久才能恢复体力。”既有观念意志方面的原因,也有体能差异的原因,只是后者未引起足够警觉。而今,这一问题正在呈现加剧的趋势。 

  体育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奥运会得多少金牌,而是通过广泛的参与愉悦民族的生活,强壮民族的体魄。靠有限的世界冠军撑不起民族的脊梁,更不能“一俊遮百丑”。如果最终没有人均寿命的显著提高,举国体制就会成为“面子工程”,金牌第一就会成为华而不实的装饰和虚荣。通过北京“双奥会”,中国对体育的认识应该有更深刻的认识,只有身体强壮、人均寿命提高,实实在在造福民众,才是真正的成熟和进步,体育也才能赢得更广泛的尊重、热爱和参与。(作者 王锦思)

没有评论: